谈“情”,我只服可口可乐

发布日期 2020-03-02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已无处不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质疑、争吵似乎成为了不少人沟通的主旋律,有些人甚至已经忘记了如何正确与人沟通。针对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交流恶习,一向善于与消费者沟通的可口可乐决定推出“empathy gap”系列广告,教会人们正确的“沟通”之道。


可口可乐的“empathy gap”系列广告以广告片、漫画海报、产品包装三种方式进行了体现。通过具象又夸张的画面,可口可乐还原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恰当的沟通和表达方式,引发了每一个消费者的共鸣。可口可乐希望以此唤起人们的同理心,并呼吁人们用“移情”的方式来化解隔阂,找到新的沟通方式。


广告由Wieden+Kennedy为可口可乐策划,名为《Open》。短片讲述了人们在不同生活情形下无时无刻争吵的画面。在拥堵的马路上,夫妻在不断争吵、闺蜜在相互质疑、车主与交警在狡辩、邻居在不停指责,甚至连电视中的候选人和游戏中的游戏人物都在吵架。随着不良沟通方式的激增,车窗破裂、房屋倒塌、超级英雄摔打着从天而降,人们这才意识到争吵的无用。视频的最后可口可乐再次点题:“Everything’s better when we’re open”。可见当我们敞开心扉时,一切即将会变得更好,包容才是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态度。


在漫画海报部分,可口可乐则邀请日本插画家二村大辅和瑞典插画家Alva Skog参与创作。漫画共有四幅,分别从沟通方式和沟通态度这两方面告诉了我们沟通的技巧。在日常沟通中,我们不仅要学会诉说更要尝试去倾听。建立正确的沟通方式,才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女孩身穿红色“yes”字样T恤,男孩身穿红色“no”字样T恤,二人正在极力争吵。可有时候往往问题就是答案,一个问题没有绝对的是与非,而是存在多种可能。于是,当两人合二为一时就变成了最终的答案“Maybe”。


两颗全身带刺的仙人掌自然无法拥抱。如果一方做出让步,摆脱身上的硬刺,那么另一方也会很快卸下硬刺。没有硬刺的仙人掌,自然可以相互拥抱。这则漫画表明了一切皆有可能,只要足够敞开心扉。


当俩人拿着喇叭着急地喊出自己想说的内容时,谁来做那个倾听者呢?不如把手中的喇叭对向别处,这样当我们说的越少时,听到的就会越来越多。做一个倾听者往往比做一个倾诉者更可贵。

在地铁上,大家各自沉迷在自己的手机游戏时,不如关注一下旁边的人在做什么,是否可以一同加入,这样一个人的快乐就升级成了两人的娱乐。当我们抬头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更多的事情。

在产品包装上,可口可乐设计出了包含“对拳”、“握手”手势的最新图案,通过可口可乐的标识作为纽带,预示着双方重归于好的大结局。图案中既表达了可口可乐的传统元素,又用创新设计展现了包容的力量,与“empathy gap”主题十分契合。

众所周知,可口可乐一向注重人文的关怀、感情的表达。秉承开放的心态为人们建立沟通、发声的通道,引发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更是可口可乐的强项。除了此次“移情”建立有序沟通方式外,可口可乐还为大家的情感沟通做了很多努力。其中,最令人记忆犹新的当属迪拜可口可乐为劳工建立移动电话厅,让平日艰苦的劳动者通过可口可乐瓶盖就可以给远在家乡的家人打上一通电话的案例。


作为消费者,我们常常因为一个产品爱上一个品牌,但对于可口可乐而言,更多消费者是先爱上了这个品牌。在可口可乐一次又一次传达感情重要性的同时它也彰显了自己开放、尊重、创新的品牌态度和文化。可口可乐成功的文化输出,也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在关注自身产品的同时把目光聚焦于消费者乃至全人类身上,则得到意想不到的成绩。

回归当下,在疫情袭来的这段时间中,可口可乐“empathy gap”广告的出现,更是深意十足,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本文来源:成功营销